臥立位血壓知多少
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頭暈躺下沒事,坐起來和站起來會暈,特別是站起來活動一會兒,會暈的更厲害,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為什么呢?有可能是體位性低血壓(站立后收縮壓較平臥位時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即為體位性低血壓)在作怪,這個時候一定要測量一下臥立位血壓,也就是分別測躺下來的血壓和站起來的血壓。
測量臥立位血壓的方法是什么呢?
在測量過程中,勿讓患者講話,勿與其交談,測量臥立位血壓時,被測者雙下肢不可交叉,須平放于床上。
1、臥位測量:患者平躺5分鐘,測量血壓,連續(xù)測量兩次(不用去袖帶),第一次和第二次收縮壓壓差不超過5mmHg,即可記錄,算出平均值;若超過5mmHg,須測量第三次,三次均記錄,以第二次和第三次為主,算出平均值。
2、立位測量:測完臥位,不用去袖帶,囑患者站立3分鐘,即可測量血壓,立位血壓記錄同臥位血壓測量。
臥立位血壓測量的臨床意義是排除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有視力模糊、頭暈、軟弱無力等癥狀,嚴(yán)重者有可能會發(fā)生暈厥。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壓的老年人要尤其注意,由于長時間的高血壓通過降壓藥的服用或突然體位的改變都會造成血壓的降低,有缺血危害。老年患者多見于臥位血壓高而立位血壓低,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血管調(diào)節(jié)中樞發(fā)生了功能障礙,在人體由平躺臥位轉(zhuǎn)為站立位的時候,血管不能及時的收縮,不能對血壓進(jìn)行及時反饋。另外,老年人頸動脈硬化,頸動脈內(nèi)的壓力感受器功能障礙不能及時的感知體位變化導(dǎo)致的血壓改變。同時,由于老年人動脈硬化,血管彈性差,不能及時的收縮,從而出現(xiàn)了體位性低血壓。
如果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時,應(yīng)立刻將老年人抬到空氣流通的地方,將頭部放低,同時松解衣領(lǐng),適當(dāng)保溫,一般很快便可好轉(zhuǎn)。
如何避免體位性低血壓
1、合理飲食,補(bǔ)足營養(yǎng),避免飲食過飽或饑餓,進(jìn)餐后不要馬上活動可適當(dāng)休息幾分鐘再站起來行走或者做其他事情,不要飲酒。
2、在起床或者站立時動作要緩慢,切不可過猛過急,防止血壓突然下降。體位變換時要做好過渡動作,即臥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位。
3、堅持適當(dāng)?shù)捏w育鍛煉,增強(qiáng)體質(zhì),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
4、避免勞累、長時間站立、久蹲。
5、對有下肢血管靜脈曲張的老年人可選用合適的彈力褲和彈力襪,增加靜脈回流。
6、定期測量血壓,注意觀察臥位、立位的血壓變化。
7、服用降壓藥、鎮(zhèn)靜藥、血管擴(kuò)張藥后不要突然站起來,最好靜臥1~2小時,站立后如有頭暈感覺,應(yīng)繼續(xù)臥床休息。
知識鏈接
如何正確的測量血壓呢?
測量血壓的時候可以平躺或者坐位(如果坐位的話,需要全身放松,后背靠著椅背,雙腳著地),避免突然變換體位。測量時血壓計要和心臟在一個水平線上,袖口不能捆縛太緊,然后伸平肘部,手掌始終保持向上,放平血壓計,盡量放盡袖帶內(nèi)的空氣,然后平整地纏于被測者的上臂中部位,也就是肘橫紋上2個手指,血壓計的軟管在胳膊內(nèi)側(cè),松緊以能放入一指為宜,下緣距肘窩2~3cm,袖帶不能綁得過緊,也不能綁得過松,否則可能會影響血壓測量的結(jié)果。
神內(nèi)二區(qū) 張依依
掃一掃 手機(jī)端瀏覽